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点击数:6295 更新时间:2017-10-18 09:32:21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想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点击这里客服咨询:

<a style=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title="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

图1:南普陀旧照(陈亚元收藏)


闽海观兵知公能将;

岘山堕泪为国悼材。


—— 陈炯明





“石荷”题刻,藏身于南普陀寺藏经阁后。题刻人童保暄民国七年五月初六日的日记有这样的记述:


……九时半同叶来青、陈汝舟游南普陀寺.离司令部里许,在五老山麓,规模宏远,已历久千余年。内碑记甚多,如清平闽、平台湾之役均有碑,而余大有郑成公等,亦间见于他人碑记中。寺后层石嵯峨,花木葱郁,风景绝佳,间有亭台,摩崖较多,甚壮观也。僧款待恭谨.并留午膳,蔬菜亦可口,余题“石荷”两字,嘱僧刻石,因僧赠一全山照片,远望仿佛满山碧荷也。


是日,童又题写“华藏庄严”赠予寺庙,并赋诗《游南普陀寺》:


五老峰前寺,鹭江第一山。

钟声平海浪,石幛锁禅关。

曲径通穹宇,摩崖寄往还。

几朝征战绩,都付一岩间。

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图2:“石荷”题刻(《厦门摩崖石刻》)


童保暄(也写保喧、葆煊、葆萱等),字伯吹。这童保暄早年也是名热血青年。辛亥武昌首义,童在浙江与革命党人谋划响应。起义中被推为义军临时总司令,随之出任浙江省临时都督。起义成功后不二日,自感资历太浅主动卸任,回乡继续革命。几经磨难,1917年童保暄升任浙江护国军第一师师长。


民国初年,战乱纷乘。最大的战事之一是北方的北洋政府和南方广州军政府的“南北战争”。民国6年(1917),南北双方在湖南开启战端,之后又谋划在福建开辟第二战场。南军以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方声涛为滇军总司令,分别移防汕头及潮州。福建省长兼督军李厚基以兵力单薄紧急向北京求援,请求“速派援师南下,以赴戎机”。段祺瑞政府遂命令浙江派兵增援。浙省督军杨善德又命令童氏的第一师出征。两省军队之后统一改称“闽浙援粤军”,李厚基任总司令,童保暄任副总司令,分兵三路继续开演“闽粤战争”。


童保暄的军队是在1918年4月25日抵达厦门的。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上午九时,船抵厦码。厦门风景绝佳,山奇秃。商码在厦门岛之南,中有小岛泊<鼓>浪屿,为各国人民寄居地,似租界者也。……查厦门为一小岛,与金门岛对峙、中有县署,为思明县,明末时唐王居厦门、金门两岛。后郑成功起兵,台湾、厦门尤为用兵之地。前清驻有水师提督,故岛上古城垒甚多,现有炮台数所。厦门镇守使、厦门道尹均驻节其间。厦门离澎湖、台湾甚近.台民居厦门约三千户,均日籍,台民往<住>藉外人之势生事,且多为不规则之营业,地方官亦无可奈何。闻泊<鼓>浪屿年纳税金一元,尤为笑话,可见国弱无处不伤心也。夜驻营中。


几天后,童作《军次厦门有感》:


中流击揖济时艰,横海南征过闽关。

吾气未销红日里,退思尚在白云间。

珠江风雨狂尤昔,台岛旌旗色久殷。

旧恨新愁多少事,几回按剑问天寰。


南普陀题刻后,童保暄即率军由中路南下。5月22日赴漳州,5月30日抵平和,6月11日攻下广州饶平,8月16日拿下潮安。眼看着节节胜利,孰料属下的陈肇英部投向南军,接着北方运来的军械在广东境内被南军截获。士气陡然消沉,童保暄不得已下令退却,撤军回了厦门。


就在童保暄进攻的同时,南军另辟一路,陈炯明的军队绕过闽军的右翼,连续攻占武平、永定、长汀、长汀、龙岩,以及永春、安溪、仙游等19个县。9月初,南军攻陷漳州城。一时间漳城大乱,“溃兵数十成群或入人家,藉搜查以施抢劫,或在沿途劫夺行旅,人民呼吁无门,怨声载道。”(《申报》1918年9月10日)


漳州失陷,又传闻陈炯明主力部队一万二千人已包围厦门。厦门岛上一片混乱,《申报》对此作了长篇报道:


厦地弹丸三十里,环海岛屿,人口繁多,华洋杂处,本非铳弹战斗之区。且各国兵舰停泊江干,英国海军今以守护租界,首先登岸架炮,以资防卫,即此已可见保护地方之严。即有兵变情事或突然暴动,亦不致陷于泊血惨剧,玉石俱焚。若同安县泉州城等处,连日血战,损 伤财产生命无数之现象也然。则厦地数日来人心惶恐万状,且闭户关门,几乎市人自欲停止贸易者,岂非无故自扰乎。


自漳城不守风传后,退兵来厦者舟车兼程,几乎堆满厦地,虽有城内及两炮台之消纳,而散处于各街各庙者尤指不胜屈,但见分配上 轮赴申者纷纷而去,不知若干名也。而伤兵运厦治疗者亦纷纷而至,因此人心益形惶恐。日来凡在城内居民及与军队附近之家居者,相率搬 赴外街栖止,以作避难之计,更有托庇于各洋商范围者,又有过江寓屿避居公地者,亦不乏人。此人民近日避难之现象也。


九月三日起凡有漳码等风帆船到厦者,关中阻其近岸,即厦地开往漳码之小轮及货渡亦不由厦出发,闻火车搭客亦有所取缔,俨然陷于交通断绝之现象。厦地柴米向来仰给于漳属各县,近以战事紧急,交通不便,加之避难到厦者聚增数万,合驻厦各兵而统计之不知增加几多人口,来源既告缺乏,销途又复增长,因而柴米两项昂贵异常,闻柴价每元仅售五六斤,米每元仅售十三四斤,亦向来所未有也。


九月一日起市区动摇日甚。每日贸易不敢照常洞开铺窗排列货品,偶喧哗之声立即纷闭店门,大有草木皆兵之势。至于钱庄当铺则已停止贸易,间有旅行到厦须待典质以资费用者,尤觉进退维艰。


战事紧急戒严令下后,日夜梭巡,上灯之后市区行人不敢来往,日间亦冷淡异常,如绸缎店、杂货店、磁器店暨一般商店,莫不减少贸易。倘秩序不速恢复,商界苦况益不堪言矣。


近因内地避难人民多携眷迁往鼓浪屿为安乐窝,故日来该处有人满之患,而领事团亦匪徒潜伏,为害匪轻,特商请英国战舰兵队上陆保护。三号早即由该舰队长带领舰兵三十名,会同工部局印捕及中国警察多名,游行鼓浪屿各要隘街巷,巡视一周,至下午四时该舰兵仍回该舰。翌日,海后英祖界如岛米海关边及徳记行边均用石塞住,又有英海军二十余名分守各路要害,以昭郑重。


攻粤左翼司令臧致平奉饬移兵回厦,计由福坤、福宁、福丰运送舰载到约共千余名,现辛桂芳团部驻扎厦港,余则分驻城内大公馆及道署。李总司令以该军转战黄岗,极为劳苦,特给每连猪肉若干,酒菜若干,以资犒赏。闻臧氏拟于六日督率所部向某某等处进攻,为收复漳州之笫一步。


厦门李总司令以散军退至厦地日见繁多,若不设法遣散,实于地方大有关系。因于本月四号命令该败兵配轮运赴上海,遣散归籍,以保安谧,计共一千五百名,散银六千元,即由该局长宣布。不料军人中有不服遣散者在演武亭与军官冲突,开铳闹事,以致厦港居民商铺非常恐慌,纷纷闭门,闻受伤者八名,随由军署派军驰往弹压,方免酿成事端。外间所传因赌闹事,即此传闻之误也。


禾山各乡社自将军祠起至后院等处止,于本月四号由李督派军五百名,令思明县带往驻扎要地,籍保地方。而一般乡民则误认为禾山划作线,甚行恐慌,相率搬移,以避其祸矣。(1918年9月12日)



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图3:《厦门附近战地略图》(《申报》1918年10月13日)


童保暄于9月14日乘海轮从东山抵达厦门。遭遇连续失利,现又孤守一隅,童郁郁不自适。以后的日子主要靠习字、读书来打发,有时也观赏观赏岛上的风光。他在日记中记录道:


民国八年十月初一日


上午六时起,八时半同张、孔两秘书游虎溪岩与白鹿洞。在白鹿洞少坐。白鹿居山之阳,虎溪岩居山之阴,一路可通。虎溪岩诸石颇奇伟,而白鹿洞则一望辽阔,厦码街市尽在望中。……

民国八年十月初二日


……旋赴鼓浪屿访于海军司令处.坐谈时许即返棹。鼓浪屿为厦码小岛,为各国领事住所,居住此者多富户,道路清洁,房屋整齐,与厦码大不相同,亦见我国人自治之不如人也。……

民国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午后一时同林百<伯>常、张仲纯、孔逊父诸友游万石岩。万石岩为余司令部对山约三里许,厦岛诸山均以岩石取胜。未抵万石岩,为象鼻峰,一岩壁立朝天而群岩和,初见之,觉悚然奇观。转一岗,即万石岩寺,前横一小溪,群石驾其上,构为小桥,水声泠泠自石中出。久在戎行,见此心为一快。在寺内少坐,四壁题诗甚少,绝少佳者,闽人文风不及江浙,到处见之。往上五十余步为中岩,亦一小院落.最上为澎湖阵亡将士祠,现剩一碑耳。再上里许为太平岩,独对海潮,眼界较宽,然房屋半寥落,凄凉殊甚,少坐即返。……

民国九年二月初六日


……午后三时同张仲纯,孔逊父游醉仙岩。出司令部约三里许.为衙署对山最高峰也。其下为醴泉洞,洞深阔各二丈余。前有小泉,故名。由洞左石<拾>级而上,为醉仙岩,庙奉有醉仙,左为天界寺,在寺内少坐。寺后重岩壁立,高可接天,中有醒<旷>怡台、黄亭、长啸洞诸胜.四五青松,高古拂云。题咏以龙溪黄日纪为多。余徘徊时许.西望苍海,波涛与夕照争辉。左为白鹿洞、虎溪岩,右为太平岩、万石岩诸胜,皆为儿孙矣。


回厦门以后,童部一部分兵力在灌口、同安布防。童也时常前往巡视。11月初,童视察驻守同安城的第二旅。从石浔登岸后,得到乡民的鞭炮迎送。又见沿途民屋被灾,心有戚戚然。作《巡视同安》:


半年戎马还南岭,一夜秋潮到石浔。

稚耆载途鸣爆竹,感恩原为受灾深。


12月初,巡视灌口和深青,灌口“市面萧条,路上行人甚少.亦可哀矣”。作《巡视战线有感》


闽粤传烽火,汀漳尽失谋。

草秋黄没胫,月夜白当头。

下有睢阳守,径贴河内羞。

街亭兵败日,焦恨武乡侯。


图4:童保暄像


1919年3月下旬,童保暄检阅第一团,感寒发疾,医治无效,于5月23日14时病逝于厦门。几日后《申报》披露“童葆暄病殁”消息:


驻厦浙军师长、援粤副司令童葆萱自饶平退回厦门以来,治军尚严,惟童上年本有呕血病,业已治愈。日前因赴白鹿洞山麓之颐园与道尹陈培锟之宴饮过度,致旧疾复发。遂请厦门医生王明良、王万朋等诊治,服药罔治。复召军医院医员调治。该院医员均系来自北方者,所施药剂与厦门气候不合。病益加剧。至五月二十三号下午,遂卒。年仅三十三。其父已七十余岁,亦在厦。其母则在浙江原籍。当即电告。其母于二十七号抵厦。每日购冰百磅贮于床下,并由军医员针以药水,使免腐变。至二十六日号始由鼓浪屿买就棺木,于二十七号下午入殓。其逝世之日,厦门各领事署及各关均为下旗志吊。所部军士不日亦将开吊。据另一消息云,驻厦门童葆暄军向与吕公望有所接洽,因欠饷未曾索到,是以不即宣布自童氏故后各军借索饷为名,群起暴动。有一部分已牺牲饷项,携具军械投奔陈肇英部下。一部分尚欲俟欠饷索到再行南归。潘代市长闻此消息,已先电请参谋长某竭力维持,如不能恢复原状,则厦门又起一番风云矣。(《申报》1919年6月1日)


不过也另有负面传闻:


童军在胜利之下,本抱有更大的野心,忽而遭到上述挫折(指陈肇英投南和军械被劫),不得不退回厦门,当然这时情绪是万分低落的。杭州方面童的旧友,为想代他解闷起见,把和他有旧关系的陆小姐为他娶来,陆小姐这时已是中年寡妇,有几分姿色,他们化了重大代价,把她送到厦门,与童作妾,但童的大妇已先来厦门军次,性情暴躁, 当然不能兼容,这实在反而增加了童的烦恼。童只得多方设法,把陆小姐私下安居于鼓浪屿岛上,一面欺骗大妇,说是已把陆小姐送回杭州,自己就随时过江到鼓浪屿与陆小姐欢叙,半夜三更,就要回到厦门军次与大妇见面,总说是在外面公忙,所以迟迟回寓。这样童保暄纵情女色,不久,就以半夜时常过江,受了风寒侵蚀得病,在厦门军次死亡了。(梅莹《浙军第一师“援闽”回忆录》)


第三团的团副斯道卿(资深)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有类似说法:


童师长住在厦门,密派亲信赶到杭州迎接从前曾经恋爱过的陆小姐到厦,童的太太在家乡得悉童在厦娶妾的消息,马上赶到厦门与童大闹而特闹,一定要驱逐这一个陆小姐,弄得一所师长公馆日夜不安,不久童遂因气而死。(《浙军十八年的回忆录》)


童保暄的死,也可谓备享哀荣。北洋政府追赠陆军上将衔,照上将阵亡例安葬。四年后又在杭州西湖的葛荫山前建立专祠,名儒章太炎(炳麟)撰《童师长祠堂记》。记中言及出征厦门,道:“明年又以长官令出师厦门,西略广东至饶平,时以为有功授勋四位予宝光大绶嘉禾章,君独郁郁自伤,老不就。明年五月殁于厦门军中。”


袍泽故友各撰挽联以寄哀悼,福建省长兼督军李厚基的挽联道:


话生平是武侯叔子一流,久称儒将,闽海订深交,曾共干戈经患难;

夺我公于救国用兵之日,正在英年,钱江归毅骨,早垂勋业壮山河。


童的沙场对手、已同孙中山反目的陈炯明也有挽联:


闽海观兵知公能将;

岘山堕泪为国悼材。

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图5:童保暄墓(网络)



往期导读:

厦门记忆:中山公园内有个魁星山

厦门记忆:鹭江,十三路头明月在

厦门记忆:虎头山上家国泪,十万坟冢地,险成日租界



作者简介:刘瑞光,厦门人,笔名海峡问史,曾贡献于教育界,现悉心精研厦门文史。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厦门记忆:一张南普陀老照片与民国驻厦儒将童保暄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

 
想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点击这里....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我也要来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