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点击数:2407 更新时间:2017-11-30 15:47:30 来源: 厦门生活、逛路岛_逛鹭岛-返回
想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点击这里客服咨询: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村里老人说从明朝末年开始,张氏先祖逐渐向广东和海外的印尼、新加坡、泰国、加拿大、巴西及港澳台等地迁徙,当年飘洋过海危险性非常大,经常会遇到风暴海盗翻船打劫事件发生。为了祈求到海外谋生的亲人能够平安,就在村子口修建了天后宫庙。






塔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实塔下并无塔,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拓荒开基的功绩,因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所以把此地叫作“塔下”。塔下整个村子不大,目前人口有1600多人左右,但新奇的事村子里竟有有三处受村人供奉祭拜的庙宇,每月初一和十五,古村里男女老少早已约定成俗,带上供品,供物和鞭炮,虔诚焚香祭拜。很容易理解村子的人们到土地庙祭拜土地公,去德远堂祖祠祭拜先袓活动。但为何会有祭拜天后宫的庙宇呢?原来此地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加上连年的战乱,土匪的袭扰,村子里的百姓生活贫困交加。俗话说“穷者思变”,村里的年轻人不甘寂寞,试图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村里老人说从明朝末年开始,张氏先祖逐渐向广东和海外的印尼、新加坡、泰国、加拿大、巴西及港澳台等地迁徙,当年飘洋过海危险性非常大,经常会遇到风暴海盗翻船打劫事件发生。为了祈求到海外谋生的亲人能够平安,就在村子口修建了天后宫庙,初一十五来到宫庙前,焚香叩拜,祈求平安。



世上的事情往往都是福祸相依,也正是这一股股移民潮让村里张氏后人带来了绝处逢生的生机。据南靖县侨情普查统计,塔下村在泰国、印尼、新加坡、加加拿大、巴西及港澳台等海外有万余人,在国内有四千多人,远远超过村子的人数。走出去的张氏后人有的成为商贾巨富,业界精英,政坛达官,但他们都没有忘记塔下村这个祖籍故地,不忘反哺于塔下这片桑梓之地。张建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泰国著名侨领,蝉联多届泰国福建会馆理事长,多次以泰国侨领的身份参加迎接邓小平、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访问泰国活动。1998年,他和胞弟一起捐资近百万元兴建塔下小学秋光教学楼、操场等配套设施。走出村子的张氏后辈们,犹如村中的那条小溪河,经过延绵山脉峰峦,最终合拢于九龙江口,汇集于广袤宽阔的大海中,寻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故人多已故,青山依旧在,欲知往昔事,烟雨土楼中”。伴随着无名溪河水流叮咚低声吟唱的小调,穿梭在古村栋栋造型各异,民风古朴的土楼里,感受这个古村几百年来的厚实底蘊,试图找寻张氏先人的耕耘印迹。在顺昌楼,我见到这楼里最年长的张氏后人,听着90岁的张老述说着塔下石村的陈年旧事。张老说顺昌楼建筑时间比他的年龄还长,上世纪20年代军阀张毅在塔下村烧杀抢夺,顺昌楼、裕德楼等众多土楼匀未能幸免。顺昌楼原来是方形土楼,重建后就改造成圆形土楼了,楼里居住着一个村民小组,楼中央挖有一口圆形老井,生活用水完全可以自给,现在也改装升级了。张老带着我来到楼中央的神位祭拜处,说这里不仅是组里婚丧嫁娶仪式之地,平时还是私塾学堂,张老说他也在这里读过书,念过字,组里虽没出过进士、举人,但也出过几个秀才。他指着供桌和土墙上斑驳褪色的毛主席语录说:“都是我写的”。从张老那里探知了张氏迁移塔下村后,发现连绵不断山坳里没有更多的平地可供开垦耕种粮食谷物,生存是摆在了所有问题的首位。智慧的张氏后人就开垦山林种植茶树,再则就是就地取材,利用满山野的竹子制做纸张,这两样技术可是塔下村张氏代代生存繁衍的法宝。如今只有茶叶制做还在传承延续,并研发出“土楼红美人”品牌。尽管如此,塔下村更多的后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是主动到经济发达的泉州、厦门等地谋求商机。



塔下村的德远堂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那是整个村子里最闪亮的“明星”,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更是塔下人心中的圣地,德远堂代表着张氏世世代代族人迁徒此地数百年的精神家园。站在德远堂前一片鹅卵石铺垫的空地上,我不去探究德远学堂地理位置选择的的风水说法,也不愿意寻宝似的找出哪个名人名家到此一游的风闻逸事,更不会对张氏如何迁居此地去作过多的猜测。我最想知道那些矗立在半月池塘两侧24根石龙旗杆背后各自的故事,因为这是塔下村张氏族人人文精粹的汇聚与延伸。



《张氏德远堂族谱》记载,凡取得秀才以上学历者,可获得数十担儒租田,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之乡贤,便可在家庙前树石龙旗杆。其价值观念为荣宗耀祖,显示个人社会地位和尊荣,借此激发族人后辈们奋斗向上。24根石龙旗杆全用石雕,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叫人惊叹。触摸历经久远,字迹渐渐褪色石龙旗杆,大部分结构分为基座和主体旗身两大部分。基座有方形、六角形,高出地面60、70公分,由十余块大小不一、刻有花纹图案的石板组合而成,紧抱旗身耸然挺立。主体旗身又分下、中、上三段,下段为方形主柱,高约4米,面宽40厘米,刻有竖旗年代、学衔、官阶、辈份、姓名,下、中段之间用方盘石凿榫紧相连接。中段高约3米,镌有形态各异、俯身昂首的蟠龙浮雕,栩栩如生。再往上段用圆盘石衔接,直径约20厘米、高2米的圆柱,顶端有的雕笔尖,有的镌坐狮。初略一看,顿感这个村子人才济济,从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族中有14人获得举人、进士学衔(包括恩授进士),便先后树起14杆石龙旗杆。1904年立下第十四根石龙旗杆后,随着清朝的覆灭,科举制度的废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军阀的混战,直至新中国的成立,历经74年,德远堂再没有立过一根旗杆。直到1978年,侨胞张德朗兄弟为母亲张江运金百岁纪念,立下第十五根石龙旗杆。在祖庙前为女性立杆,这是破例。从那以后,张氏族人的观念顺应潮流,与时俱进,逐渐倾向为村里的长寿者立杆,还有就是各行业界精英,为国家为乡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立杆,也突显张氏后人的开放与包容,为宗亲家族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德远堂第24根石龙旗杆是2004年为旅居泰国塔下村张氏后人张扬所立,张扬是泰国华人后起之秀,发达后心系故土,回报社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受到桑梓人民的赞扬,2003年应邀参加新中国诞辰54周年北京天安门庆典。



咀嚼24根石龙旗杆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最令人敬佩的是张金拔进士,他是塔下村唯一一个真正进士。纵观张金拔的一生,也是一个低层社会贫民百姓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通向上流社会的励志人生故事。1789年,张金拔参加府试取得第一名,那年张金拔21岁。1810年,他在乡试中以第五名荣获举人功名。此时张金拔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在乡里也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贤达之士,德远堂也为他树起了代表荣耀的石龙旗杆。张金拔没有就此罢休,他的理想并没有局限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张金拔寒窗苦读又16载,在58岁时奔赴京城参加丙戌科会试,终于功到垂成录为进士。我不知道这需要怎样的坚守与怎样的毅力,这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低层人想出仕为官,改变命运的艰辛和不易。张金拔也是塔下村唯一一个曾经在德远堂前两次立石龙旗杆之人。据说:张金拔一生为官为人正直公正,也热心为乡里做了大量公益事情,德远堂的牌匾就是张金拔题写的,在塔下村树立了正统的文风,被张氏后人敬重;根根石龙旗杆中最具温度感人的要数中间位于平台下方的那根,旗杆上面的字迹已经很难辨认了。只是在导游带着游客驻足讲解中,得知这根旗杆是为一对亲兄弟立的。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没能力供养两个孩子的读书。颇有读书天资的哥哥自觉扛起了家庭责任,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弟弟不负众望,终于考取功名,在祠堂前立石龙旗杆时,弟弟也是有情有义,坚持要把哥哥的名字立上杆,否则就不立旗杆。这可为难了族中长者,最后选择了一个折中办法,所立旗杆没有与其他石龙旗杆同台并列……



在村子里沿着溪河转悠了一个个来回,发现整个村子除了座座土楼特别有味之外,再就是整个村子真本的“石头风”叫人耳目清新,驻足流连其间,那条条青苔满布石阶小道,石头石灰搅拌灌注的栅栏院墙,弯弯曲曲溪河上的石头分水坝、横跨溪河两岸的石头桥等等,连座座土楼的基座也都是用形状不同的石块铺垫累积而成的,甚至庭院门廊都是通过方条形石块精细雕琢而成,踩着石阶小道,抚摸着斑驳石围墙,蓝天下构筑了一幅古村“石道,石桥,流水,人家”别样景致。



走累了,在溪河边随意找一间土楼饭店的茶座中,泡上一壶土楼“红美人”,茶香伴随着开水热气在土楼茶社间肆意飘荡,看着窗外青山绿树环绕,清脆的溪流声如同一曲美妙的乐曲,小鸟在空中叽叽喳喳来回鸣唱,溪河里的鸭子在尽情自在的游弋着。此时的我,心中的那些杂念在这里全都放空了,与这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唯恐会打破这里此时的情境。“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茶社围墙上一幅书法写出了我对古村塔下的真实情怀。塔下村就是这么一个让我寻味之地,去了就想安心留下来的古村落,更是一个去了还想着再去的地方,塔下古村也许就是我的“茶中上品”。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往期导读:
 LOOK  厦门 : 莲河古渡口,繁华落去几多雨

  厦门记忆:飘过望高石的风雨声

  LOOK  厦门:鹭岛的味道,尽在八市里

  LOOK  三明:山林深处寻土堡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作者简介:刘小亮,1975年生,江西萍乡人,军转干部,现厦门翔安某执法大队工作。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LOOK南靖:塔下人的远行与荣耀





本资讯信息是来自 逛鹭岛 小编 通过网络收集而来的关于厦门最新最热门的本地资讯。
您若也有需要分享的可以直接在我们网站上分享你的内容,让大家都知道。
版权声明,本活动信息隶属网络收集而来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清除信息。

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微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

 
想获得更多厦门生活知识及商品优惠信息请点击这里....

【责任编辑:csw8923

大家推荐

(我也要来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商业推广版块信息发布免费开放
加入圈子

【点击这里 - 扫描二维码加入主题圈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