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由来,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闽南端午习俗-吃烧肉粽

    闽南端午习俗-吃烧肉粽

    烧肉粽是最正宗的闽南风味,端午节的应节食品。其特点就在于一个“烧”字,也就是非趁热吃不可。加料的烧肉粽里有板栗、红烧肉、虾干、香菇、干贝、花生、莲子、卤蛋等等。肉粽的糯米,是事先已炒过的。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才下锅烧,煮好后拨开棕衣,香气扑鼻,粽子色泽红黄闪亮,味道香甜,油润不腻。
  • 闽南端午习俗-赛龙舟

    闽南端午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另外,泉港区南埔镇沙格...
  • 闽南端午习俗-水上捉鸭

    闽南端午习俗-水上捉鸭

    泉州端午节特有的民俗活动。在江河船上沿水面平行置一去皮的3—4米的杉木,越长越佳,杉木上涂以油料,使之润滑;杉木尾端挂一长形小竹笼,内放一只活鸭;笼盖直竖立一竹棍,使之能一拍即开。活动者保持身体平衡,赤足从船上沿杉木小心翼翼行至尾端,拍开笼盖,活动者与活鸭均掉入江中,在游泳健儿协助下,抓住活鸭...
  • 闽南端午习俗-泡、饮雄黄酒

    闽南端午习俗-泡、饮雄黄酒

    取少量雄黄泡于酒中,少量饮服;或加入少量朱砂,再用毛笔涂于小孩的手心、脚心,并在小孩额头上书写“王”字;或用黄纸染湿,再粘贴于门后。因雄黄有杀菌功效,酒有挥发性,不论饮用、涂抹或让其慢慢挥发,都有一定杀菌效果。小孩皮肤幼嫩,涂抹手心脚心,可以消毒杀菌。至于额上“王”字,与送虎仔帽含意同,即盼望...
  • 闽南端午习俗-薰烧艾叶、苍术、蝉蜕

    闽南端午习俗-薰烧艾叶、苍术、蝉蜕

    端午节这天,农村家家户户生起火炉子,关闭门窗,把苍术、蝉蜕或艾叶放在炭火上焚烧,烟熏满室,使其发出强烈气味,以薰杀房间内的细菌蚊虫。在以前,这是一种中药室内薰杀消毒方法。
  • 闽南端午习俗-续命缕和香袋

    闽南端午习俗-续命缕和香袋

    闽南之俗,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端午节时,还特用绸缎为小孩缝制鸟兽瓜果形状的“香袋仔”,内装香料及雄黄,让小孩挂于胸前,以驱除瘴气,有益健康。
  • 闽南端午习俗-悬钟馗像

    闽南端午习俗-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
  • 闽南端午习俗-贴午时联

    闽南端午习俗-贴午时联

    “午时联"不同于春联,它的形制较为短小,也不是用磨墨写的,而是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的。贴联的位置仅限于厅门上,张贴的时间在正午,内容多为辟邪祈福和怀思屈原之意。
【责任编辑:csw8923】【点击数:19599】【更新时间:2017-05-31 11:53:07】

大家推荐

留言评价

共有0条评论
重要提示:
你设置的联系邮箱是*: (当有人给你留言回复之时,联系邮箱可以及时通知你)
我们建议你填写正确的邮箱地址,如果你之前填写邮箱地址是错误的可以通过 【修改资料】 来重新设置
关闭